近日笔者得到两款新“龙章”,一款是《龙的传人(书法)》大铜章,另一款是《澳门回归十周年》(亦称《澳门龙》)大铜章。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博大精深。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马精神、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与龙相关联的词语活灵活现,令人魂牵梦萦。龙在大铜章上也有很多表现,愚以为《龙的传人(书法)》和《澳门龙》是居于生肖“龙头”之后的两款优秀大铜章。
 先说《龙的传人(书法)》。该章由上海正一纪念章厂出品。2008年正一厂制作《2008》大铜章初露锋芒。尽管铜章圈里的人们对正一厂生产的大铜章的看法存有差异,笔者却觉得正一厂出了不少好章,其中《龙的传人(书法)》一定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具备较高的升值潜力。《龙的传人(书法)》大铜章规格为120×78(mm),椭圆形状,高浮雕。两枚章正面图案均为一条霸气十足的巨龙沿长城腾云驾雾盘旋于华表上。龙、长城、祥云、华表这些元素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通,一脉相承。有人说大铜章不一定是高浮雕的,但是,高浮雕技法形成的对视觉强烈冲击力,在纪念章上的应用非大铜章莫属。高浮雕大铜章能够更好地表现立体的艺术氛围,人们的想象空间会更加广阔。《龙的传人(书法)》就是采用高浮雕、大规格、椭圆形、从而使主题画面非常集中,龙的威猛气势和生动的造型被展示得淋漓尽致。龙首、龙身、龙角、龙爪、龙须、龙鳞、龙眼等等细节无须借助放大镜,一目了然。紫铜章背面是是由冬寒书写的“龙”字,苍劲、洒脱,似一条龙在飞舞,与正面的龙互相呼应,相映成趣。冬寒是民间早年开发大铜章的创始人之一,广受赞誉、章友爱不释手的《嫦娥奔月》、《福临门》、《十八罗汉听经》、《陆羽》、《马头琴》、《秦始皇》等精品大铜章都是由他主持开发的。“龙”是继“佛”后的又一幅书法,具有鲜明的风格和个性特色。兴许以后还有“仙”、“凤”等佳作,值得系列收藏。黄铜章背面是人类祖先劳作的场面,也采用了高浮雕技法,与《陆羽》大铜章背面异曲同工。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树木、山水清清楚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表现手法有些直接甚至内容有些平淡,但记录的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瞬间。家庭形成、社会文明正是从那样的情景中起步,一步步地延伸发展而来。这枚章像面镜子,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理由不善待自己、不善待美好的现代化生活。 再说《澳门回归十周年》(《澳门龙》)。顾名思义,这款章是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而特别策划制造的。早年帝国主义列强倚强凌弱,使得中国人国破家亡,澳门、香港等地沦为外国统治。中国强大了,澳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晃儿十年过去了,澳门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特色得以保留和延续,澳门呈现出安定、繁荣的景象。在这庄严、欣喜的日子里,作为大铜章爱好者,收藏这款大铜章是必不可少的且具有深远的纪念意义。《澳门龙》规格为100×85(mm),圆形四角,这种形状的大铜章是第一次出现,既圆滑又俊秀。龙的故乡在中国,铜章正面九条盘龙在祥云烘托的天空上鸟瞰海面腾起的火球,既形象又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澳门回归祖国的向往和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必然。“九龙归一”是成语“九九归一”的演绎,作者的创意非常新颖,并通过这幅作品为自己的构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铜章的背面图案是长城、大三巴牌坊、鸽子和华表,鸽子在矗立着的华表后面、在长城与大三巴牌坊之间自由地翱翔,进而表现了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盛世景象。凝眸静观此章,可产生四个层次的立体视觉。第一层次是高浮雕华表。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巨龙、祥云、纹饰雕刻得很细腻,非常精美,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第二层次是鸽子。鸽子是圣洁、和平、团结、友谊的化身,鸽子飞翔的姿态产生流畅的动感,使整个章面活了起来。这是也该章的点睛之笔。第三层次是长城和大三巴牌坊。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大三巴牌坊是澳门重要的标志。两大建筑遥相对应,如同近在咫尺,通过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展示了内地与澳门不同的文化,令人浮想联翩。第四层是cHINA与MACAO英文阴刻,与高浮雕的华表形成鲜明的反差,看上去很舒服。并且用字体大小“暗示”了澳门与中国渊源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从属关系。 《龙的传人(书法)》和《澳门龙》两款章共同的特点是都采用了龙、长城、华表、祥云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符号”。所不同的是两款章的时代背景甚远,思想内涵不一样,表现的题材更是大相径庭。通过赏章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盛世中国的和谐景象。




发布时间:2010-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