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一路500弄(丽都大厦)1号楼3008室 | |
邮箱:jgdtz@vip.sohu.com | |
电话:13524907732 021-33661779 | |
传真:021-63310807 | |
工作QQ:642025623 | |
联系人:周学涛 | |
![]() |
业界动态 | ![]() |
人文镜厅(爱章聚焦) |
“征服者死去了,帝国瓦解了,唯有铜章存留至今。”这是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至1814年)200周年纪念之际,巴黎造币厂发表的声明,一语道破了法国大铜章的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法国大铜章是大铜章艺术中的“国际老字号”,其历史可上溯至16世纪。国王亨利三世(1551年至1589年)完全将其作为赏玩之物,这一方面限制了大铜章各种用途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就此立下这一艺术门类在材质、工艺和设计诸方面都追求最高品质的传统。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1638 年至1715年)是大铜章艺术名副其实的推动者,为其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随后几百年间,大铜章的纪念、庆祝等用途被不断开发,主题越来越丰富,工艺和设计也日益精进。
到了当代,法国大铜章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艺术消费品种,作为专题收藏、家居装饰、节庆礼品甚至案头镇纸,悄然融入现代生活。同时,由于章没有钱币“国家法定”身份的限制,因此题材、铭文等更为自由,为许多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空间。手掌大的面积,可以看到从动植物到建筑,从国王到艺术家,从法兰西风情到各文明符号,从希腊神话到现代卡通,从基督教到情人节,从古典绘画到当代创意,从雕塑理念到浅刻技法等历史、艺术、生活、观念的方方面面,堪称一座世界人文博物馆,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
现代铜章大多数都是机器冲压而成,为实现立体效果,往往需经过多次冲压。据巴黎造币厂介绍,铜章的制作与钱币有两大不同:其一,由于钱币直径很小,可以通过将坯子置入一个圆箍而实现冲压完成时,所用金属自然成为圆形;此法对大铜章则不适用,每经过一次冲压,都会有多余金属溢出到铜章四周,因此,冲压完成后必须再对边缘进行加工,才能得到想要的形状,达到精美效果。其二,钱币经过冲压步骤即告完成,而铜章在边缘加工之后,还需对表面进行色泽和防氧化处理。
除冲压外,早期铜章所用的浇铸技术在当代也依然被使用,即艺术家做好模子,将金属灌入其中成形。一般说来,现今只有在某种铜章形制或尺寸已经过时、纵使1000吨冲压力度都无法成形的情况下,才采取浇铸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代法国大铜章的定位是艺术消费品,因此大多不限量发行,其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陷入恶性炒作的危险较低。不过,为了满足部分法国铜章爱好者的要求,由法国大铜章总代理协调法国造币厂,限量再版了法国章中的经典之作:天坛,佩特拉,麦加,长城铜章,巴米阳大佛,浮屠铜章发行量分别为100枚,并配有证书,非常适合铜章专业人士的收藏需要。
小王子2002年日历大铜章
这位来自外星的小王子是地球人最为宠爱的孩子之一,他对小花柔柔的爱,对朋友暖暖的心,他的善良,他的耐心,他的单纯,还有他面对大人世界的不理解时,流露出的淡淡的忧伤…… 多少人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看到了自己——被成长丢掉的自己。
小王子这个童话人物,俨然成了法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在大铜章上表现全年日历,则是巴黎造币厂一项极受欢迎的创意,新品年年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两相结合,便有了这枚2002年的小王子日历。正背面熟悉的图案,是否勾起了些许童年记忆?
小王子作者安图万纪念大铜章
小王子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者:安图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年至1944年),他是飞行员,也是作家。在《小王子》成书两年后,他又一次驶入蓝天,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枚大铜章,是法国雕塑家让·乐图奈(Jean Letourneur)向安图万致敬的作品,正面采用安图万头像,背面他正驾驶飞机,周边围绕着他的文学作品名:《给某人质的一封信》、《南方邮件》、《夜航》、《人的大地》、《战时飞行员》、《笔记本》、《要塞》,还有,最上方最醒目处——《小王子》。“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只是他们记不得了。”我们应该深深感恩:还有这样一位大人,不曾忘记。
共和国女神(立像)大铜章
法国有许多国家象征,共和国女神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种。这位“女神”原名玛丽安娜(Marianne),象征“自由”和“理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幅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玛丽安娜成为相对于旧制度的人格化符号,与象征法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高卢公鸡”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共和国”(la République)一词在法语中是阴性,有观点认为这也是选择女性象征共和国的原因之一。
现代法国大铜章中,共和国女神有至少三种造型:头像、坐像、立像。这枚章即是立像,长袍加身,古典庄严,有力量,却散发着和平的气息,旁边搭配也多是绘画、戏剧元素,手中石板的铭文突出了“艺术”二字。当然,物品掩映间,她所代表和捍卫的价值依然清晰:自由(Liberté)、平等(Egalité)、博爱(Fraternité)。正面下方罗马数字为1870,也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的年份。章上的雕刻师签名,正面为乌蒂涅(Oudiné),背面为丢柏阿(Dubois)。从实物看,后者又分H. D. 和H. Dubois两种。
凡尔赛宫大铜章
这枚大铜章反映了法国宫廷文化的两颗明星: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他的凡尔赛宫。正面采用路易十四侧面像,一派尊荣奢华,周边拉丁语铭文为“伟大的路易(Ludovicus Magnus)、高卢人的王(Rex Galliarum)、最不可战胜者(Invictissimus)”。背面则采用了路易十四的御用版画家及雕刻师瑟巴斯提安·勒·克莱尔(Sebastien Le Clerc,1637年至1714年)于1687年绘制的凡尔赛宫景观,周边拉丁语铭文Coluit Magis Omnibus Unam,意译出来即“他居住在万宫之宫”。这枚章精美典雅,很有可能是现代造币厂对17世纪老章的再版之作。
母与子(卡拉瓦乔圣母)大铜章
这枚章既属于宗教题材,又可用作诠释母爱的绝佳礼品。画面取自意大利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年至1610年,法语拼写Caravage)作品《逃往埃及途中》,原作描绘了《圣经》马太福音2章13至14节记载的故事:幼年的耶稣随同父母逃往埃及,以暂时避开希律王追杀。画中圣母玛利亚怀抱着还是孩童的耶稣,小耶稣神情稚嫩、睡态安详,躺在母亲胸前,圣母表情复杂,既满有慈爱,又稍稍显出忧虑。世间母亲对子女,都是这般牵挂吧。
童贞女玛利亚(凡·爱克圣母)大铜章
将经典绘画搬上大铜章,是造币厂和艺术家们热衷的活动。这枚章表现的是童贞女玛利亚,原作出自尼德兰文艺复兴名家扬·凡·爱克(Jan Van Eyck,约1395年至1441年)之手,后人评价他的宗教绘画:采用最精细的手段、最透明无瑕的自然角度,诠释了精神与物质、灵感与质感之间的完美和谐。如今,经过意大利画家雕塑家格里高利奥·瓦达尼加(Gregorio Vardanega)的再创作,绘画经典在铜质与浮雕的混合效果中,寻得了新的生命。
希腊神话人物奥菲斯大铜章
对于西方文明,希腊罗马神话堪称根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从中汲取灵感,将传说中的英雄和神祗作为创作对象,大铜章艺术当然也不会例外。和其中一些过于现代的设计相比,这枚奥菲斯(Orpheus,法语拼写Orphee)体现了极好的古典风格。奥菲斯的故事可以说是希腊神话中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他的琴声优美灵动,能让鸟兽侧耳、星月止步、花草为之动容。他深爱着美丽的尤里迪丝(Eurydice),后者却被毒蛇咬伤,香消玉殒。奥菲斯独自来到阴间,用美妙的琴音征服了冥王,最终却造物弄人,没能救得爱侣还阳。在这枚铜章上,艺术家库德雷(Coudray)选取了奥菲斯的半身像,手中紧抱的七弦琴格外醒目——熟悉希腊神话的人,只要看到琴,就会一眼认出是他。最精彩的当属奥菲斯失去爱侣时绝望、悲凉的眼神,环绕在他健硕的身体、华美的冠发之间,更显哀怨。
纽约大铜章
在大铜章上表现立体建筑,是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创作。这枚纽约堪称当代建筑题材大铜章中的巅峰之作,正面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背面道路桥梁纵横交错,雕塑艺术层层叠叠的气派与铜的厚重质感彼此衬托,令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苹果”、“不夜城”的心跳。那是现代、前卫、快节奏、国际大都市的领军者。设计这枚章的艺术家特雷斯·丢福海森(Thérèse Dufresne)以雕刻大气魄的建筑群著称。
埃及大铜章
古埃及曾是一片人神相亲的土地,今生与来世在此自然衔接,古老沧桑的斯芬克斯、刻有神秘铭文与宗教图案的石碑,自拿破仑时代就搅动着法国艺术家的想象力。斯芬克斯身后,一座座金字塔拔地而起,每座都有一个故事,每座都寄托了一个梦想,在茫茫沙漠中,诉说着人类最原始的愿望:永生。背面,神庙前的巨石雕塑被表现得酣畅淋漓,紧紧把握住了文明精神——古埃及,正是巨石的文明。设计这枚章的艺术家特雷斯·丢福海森(Thérèse Dufresne)以雕刻大气魄的建筑群著称。
中国天坛大铜章
法国对中国的向往,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的伏尔泰就已经开始。近年来,中国题材出现在大铜章上成为热门。这枚天坛将大铜章艺术的层次效果与祈年殿固有的建筑特色结合得颇为精彩,特别是三重琉璃瓦与汉白玉围廊的两组弧线,既形成对比,又相互扣合。视角略微仰视,仿佛正欲拾级而上,祭天祈福。而手捧这枚大铜章的观者,岂非正是那站在阶前、举头望天的人吗?
来源:巴顿博客 发布时间:201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