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一路500弄(丽都大厦)1号楼3008室
邮箱:jgdtz@vip.sohu.com
电话:13524907732 021-33661779
传真:021-63310807
工作QQ:642025623
联系人:周学涛
业界动态 首页 > 业界动态   



我爱上海,我爱世博——专访世博大铜章(长方形)设计者俞霞薇
——专访世博大铜章(长方形)设计者俞霞薇

初见俞霞薇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恬淡温和的外表,谦逊文雅的谈吐,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生于上海长于上海,2010年,这位道地的上海人为我们设计了一枚出色的上海世博题材大铜章。俞霞薇坦言,起初接到这个设计任务时颇觉忐忑,因为责任重大,虽然她已有多年的设计和雕刻经验,但设计这枚大铜章的过程并不是顺风顺水的。

我爱上海,我爱世博——专访世博大铜章(长方形)设计者俞霞薇

设计图稿一改再改,第一稿,第二稿......第六稿,一直倾听吸收着身边专家学者的意见。浮雕制作坚持大部分用手工完成,她说,这是为了保持手工雕刻的生命力和灵性。

“我爱这座城市,我设计的时候把自己所有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都放了进去。就像城市里的所有人一样,我也有着东道主的心情。希望大家能够来世博,感受这场世界级盛会的风采;即使没有来的人在观赏到它的时候,也会有身临其境的心情,为我们国家能够举办这样的重大活动而骄傲。”因为有了最深沉的爱,才有了能够打动人的设计吧。

十问俞霞薇

Q1:接到这个设计任务时,当时有什么样的想法?

俞霞薇:当时感觉这个题材非常难做,因为曾经出过太多同题材的金属铸品了,要做出新意需要花一番功夫。要做这枚大铜章,就必须能够代表国家造币单位的品质水准,因为大铜章有别于其他的纪念币,能够在高度上做得更淋漓尽致一些,所以我想要的是一枚气势宏大的铜章作品,能够表现得全一点,齐一点,不要局部,要尽量表现世博的地域色彩,我们对世博的期待欢庆之意。

Q2:您是上海人,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与其他作品有些不同的心境?

俞霞薇:那是一定的,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而这个作品又是上海世博题材,同样的文化土壤,可能会让我对这个题材有着比较特殊的理解。我们都知道,上海又称上海滩,所以我在铜章里把上海新外滩作为一个主要素材。我想表现一个现代的上海,不是十里长街南京路的老上海,而是现代的,蓬勃的上海,这里有漂亮的建筑,有美丽的新外滩,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面,表达上海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成就。

Q3:海宝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所以这个题材里面必然会有海宝的身影,您在铜章的正面图案上把海宝和外滩组合在一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俞霞薇:上海世博的主旨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在这个作品里我想表现城市的场景,要体现人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愉悦。海宝代表水,也代表海,更代表上海这座城市,而黄浦江是上海的象征,也代表着江,江海和谐,四海同乐,铜章正面不仅体现了上海的地域色彩,也表达了一种祥和欢庆的气氛。

我爱上海,我爱世博——专访世博大铜章(长方形)设计者俞霞薇

Q4:铜章正面的诠释好象与我们以往看到的还是有些不同,比如有些藏友会觉得既然是表现江河,水纹好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俞霞薇:我是有意去掉了水纹,因为浮雕语言太直白就会减少很多欣赏的乐趣。所以我用外摊边建筑的倒影来表现江景,用海宝身边的飘带来诠释江海河流的飘逸流动,这样就有了更多欣赏的趣味性。

Q5:还有一个细节我们特别注意到了,正面外滩边的建筑好象高低样式都是不同的,是有意这么设计吗?

俞霞薇:我们以前都认为大铜章就是以高度取胜,要把握整体的面,要凸显造型艺术,反而注重布局构图,而忽略细节。我想让这枚大铜章在把握布局的同时,更注重细节上的处理,外滩边的建筑就是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的地方。东方明珠是上海新外滩的象征,所以它是建筑的最高点,而在它周围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我有意选择的,不同建筑的高度,样式都有所不同,它们代表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甚至是不同文化,它们有排列也有对比,你看建筑的高低起伏也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我们把每一座建筑本身的风格表现出来,这就是细节。

Q6:这枚铜章的背面和正面似乎在处理手法上颇为不同?

俞霞薇:是的。正背面,无论是设计还是雕刻语言,都有比较强烈的反差。正面的浮雕语言是热情奔放的,比较抽象;而背面的浮雕语言就是规整理性的,一个作品既有现代而理性的东西,又有抽象而现代的东西,这样才比较有看头,而不至呆板。

Q7:东方之冠我们都很熟悉,可是这个作品的东方之冠好象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还有些不同?

俞霞薇:就像黄浦江是上海的象征,东方之冠就是上海世博的象征。但仅仅放一座东方之冠,不仅单薄而且缺乏层次,所以我希望把更多层次的内涵放进来。就像我为什么要选择长方型这个形制,不是单纯为了好看,这个形制是为了这个题材服务的。就像我

们看的宽银幕电影,宏大宽阔,就像上海世博和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宽广包容。所以我在长方型这个形制里面,不仅放进了东方之冠,还有代表一轴的阳光谷,因为它不仅是形象上的代表,也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表达上海世博的人文意义。这样和正面又有了一个呼应。

我爱上海,我爱世博——专访世博大铜章(长方形)设计者俞霞薇

Q8:背面图案明显和正面不同了,就像我们现实看到的一轴四馆并不是这么布局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处理?

俞霞薇:一轴四馆是世博的代表场景,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但我们在设计中即使是写实手法,也应该有所变化,不要太拘泥于原来的形态,要服从题材和画面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又要从视觉上尊重它本身的特点。所以我用线条来表现阳光谷本身的晶莹剔透,而东方之冠用抽象简约的形式表现出来,画面上有留白,既能体现一轴四馆它们本来的结构关系,又能在视觉上让观赏者觉得舒服好看。

Q9:表现手法上正背面各有不同,那在工艺处理上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

俞霞薇:这枚作品在设计和浮雕过程中我都得到了方茂森老师的大力指点和协助,他给了我很大启示。譬如正面的外滩和建筑群我本来想用剪影,但他告诉我大铜章要有粗的也要有细的,不要一味追求造型,而要有内容,要有看头。我们以往认为浮雕高的就是大铜章,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有精细的也有粗犷的,结合一体,粗一看它很高,但细一看里面又有内容有层次感,那就是值得推敲和鉴赏的好作品了。工艺处理上当然也服从于艺术手法,正面我基本用手工来做浮雕,要表现出体积感,机器会比较机械,手工浮雕就能表现出海宝的灵动和外滩的朝气蓬勃。而背面几乎都用机器来雕刻,包括东方之冠和阳光谷,那种线条、细腻、规范用手工做不到那种效果,用机器就很规整精细。这两个面本身也是一种对比,两个流派结合在一起,传统和现代又结合在一起。

有些大铜章单纯追求高浮雕,后期加工一般要压印十几遍才能成品,这枚作品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工艺处理,压印就几遍,效率非常高,而后期的工艺处理上也完全达到了我想要的艺术效果。

Q10:您也是一位资深的设计师,取得过非常出色的成绩,譬如奥运题材的贵金属纪念币,您在国内造币业的中标率是较高的,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奥运币的设计雕刻任务。但我个人感觉,您对这枚世博大铜章似乎尤为偏爱?

俞霞薇:因为领导的信任,给了我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只给我

一个题材,形态内容全部由我来负责,这个舞台很大,我从中收获的积累也非常多。在素材的选择、画面的布局,每一次取舍、排列,就像一首曲子一样,用了不同的设计手法和雕刻语言,在浮雕高度上我尽量保持视觉上的统一,但没有严格的限定,前景中景后景之间和谐呼应,产生了画面的平衡感。你会发觉铜章的内在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对于设计者来说,不仅是一种提高,更是一种多年经验的集大成,代表了我的一些设计想法,所以设计起来感觉很带劲,希望你们也能喜欢这枚大铜章。

来源:钱币资讯

诗艺藏品 铜章专卖

咨询电话:13524907732


发布时间:2011-03-26


Copyright © 2025 金谷大铜章艺术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